太谷縣胡村鎮是山西省“百強示範鎮”。該鎮以“解民憂、辦實事”為載體,建立完善了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搭建起農村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的新平臺。記者在該鎮北陽村看到,去年10月成立的便民服務中心,占用一間小二樓,四名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進行確權登記工作,實行全天候、規範化的便民服務。據村支書張國棟介紹,現已接待服務群眾達1.2萬人次,目前他們的做法已在全縣推廣。
  在北陽村文化廣場大屏幕前,幹練的鎮黨委書記王迎慶對記者說,該村每晚在這裡播放新聞聯播,隨後村民們便開始放音樂跳健身舞、練柔力球等,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近日他們還準備在全鎮舉辦“道德講堂”,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通過“道德講堂”引導村民增強社會責任感,以黨風帶民風。
  胡村鎮由於村大人多,農村幹部日常事務性工作較多,整天忙於事務,很多工作難以兼顧,特別是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小事、瑣事,關心不夠,方式不到位,群眾意識、服務意識比較淡薄。為此,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鎮黨委把提升幹部群眾觀念、服務意識作為首要任務來抓,積極組織農村幹部學習培訓,加強農村幹部的教育引領,樹立農村幹部為民服務理念,引導農村幹部自覺“學本領、練內功、強服務”,促使他們成為服務意識好、“雙帶”能力強的黨員幹部。該鎮開展了以“解放思想、提升素質”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領頭雁”培訓班,培訓農村“兩委”幹部120人次。在培訓教育的基礎上,鎮黨委圍繞“載體怎麼找、人員怎麼定、服務怎麼乾”等問題,提出了“統一服務功能,固定服務模式,規範服務標準,推動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通過建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以解決群眾最迫切的現實問題為目的,開展包括教育培訓服務、生產生活服務、全程代辦服務、文體休閑服務、互助服務等方面的項目服務,保證幹部坐得住、服務無縫隙、群眾更方便。
  在去年北陽村便民服務中心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在全鎮的16個村普遍推行。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由村集體固定1—2間辦公室,採取村幹部、工作人員輪班等方式,通過整合計生、民政、水電、治保調解、農科、文體活動場所、農家書屋等服務職責,為群眾提供合作醫療、養老保險、水、電等繳費和計劃生育、民政事務、行政蓋章等業務的辦理或代辦,同時提供法律、政策、農技知識、市場信息、勞動力需求等信息咨詢,使群眾既有地方辦事,又有地方表達訴求。
  胡村鎮還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化服務機制。一是建立規範的服務制度。便民中心根據服務項目,對服務承諾、受理事項、工作規程等作出明確規定,實行簡單事項直接辦理、一般事項承諾代理、特殊事項聯合代理,對群眾申請受理的事項做到事事有人辦,件件有記錄。二是建立接轉辦理制度。便民服務中心主動加強與鎮各站所的聯繫和配合,設立代理服務“快速通道”。三是推行服務承諾制。便民中心開展承諾活動,工作人員在村民監督之下,做到明白辦事、辦明白事。
  胡村鎮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創辦以來,經過不斷健全完善,“小窗口大作為”的職能逐漸顯現。
  開啟了基層組織和農民群眾瞭解溝通的直通車。村民有事沒事,可以到村“兩委”與幹部談談心;辦理有關事務可由便民中心集中辦理或代辦;日常生產、生活中遇到困難,互助服務隊上門服務;農閑和茶餘飯後,還可以到村活動場所看書、上網、鍛煉身體,村民在溝通交流中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改變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習慣,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
  找到了基層組織服務群眾的切入點。通過面對面、全天候的服務工作,使村幹部與群眾溝通交流更加及時,信息交換有了新的載體,有利於瞭解社情民意,掌握群眾呼聲,提高服務效率,增強服務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增強了基層組織凝聚力。建設便民服務中心,村級組織通過用好政策資源、調動社會資源、集聚人力資源、整合組織資源等方式,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群眾認為基層組織謀事有辦法,做事有能力,增強了對基層組織的認同感和信任感,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得到了增強,執政基礎得到鞏固。
  記者 侯美蓉 通訊員 杜會兵   (原標題:太谷縣胡村鎮搭建聯繫服務群眾新平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n35jnrhl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