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駿 新華社記者
  新聞客戶端“今日頭條”連日來引起熱議。移動互聯時代,新媒體“黏人”一靠內容,二靠服務。“今日頭條”設法分析用戶的興趣所在,通過“私人定製”的服務方式進行信息的精準推送,順應了讀者興趣多樣化的趨勢。
  傳統媒體的尷尬在於,讀者可能只想要個蘋果,結果卻往往被塞給一車各式水果。他們是內容的生產者,但越來越多的內容卻得被別人重新打包分發才能獲得“賣相”。
  當然,國內外“今日頭條”的類似模式也的確存在令人詬病之處。例如,讀者在谷歌索引了新聞標題及新聞導語後,不一定要點擊其來源網站,從而可能使該網站無法獲得廣告收入。如此一來,“今日頭條”的做法自利性明顯大於共贏性。
  在西方,類似模式因此多次引發嘴仗甚至官司。兩年前,法國就鬧過一齣風波,多人要求立法規定搜索引擎向被訪問文章付費。結果谷歌表示如果法國通過相關法律,就考慮在搜索結果中屏蔽法國新聞網站,這使不少法國媒體擔心“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事情最終不了了之。
  從大趨勢看,這樣的新聞聚合似乎順應了信息分發的一個方向。即使像《紐約時報》這樣的大報,現在也放下了架子,其新聞客戶端添加了名為“編輯推薦”的欄目,推送來自其他媒體的文章。但奉行拿來主義,理應樹立版權意識。拿別人的東西,撐自己的場子,就必須給足別人的面子,分足別人的份子。事實上,國外業界業已發展出一些較好的模式。比如,美國的新聞資訊聚合類應用Flipboard的合作模式:授權轉載、個性化模板、廣告自主、收入分成,較好地解決了內容渠道和版權方的矛盾。
  “今日頭條”C輪融資一億美元喚醒了傳統媒體的維權意識,諒必也會使新媒體對新聞的原創採集更加重視,這未嘗不是好事。它開啟了新聞分發推送領域里的創新模式,對擴大傳統媒體的影響力也有利。
  問題的關鍵是,類似模式在通過拿來主義做大蛋糕的同時也必須分好蛋糕,非如此不足以找到與傳統媒體的最佳利益契合點。吃獨食或者吃相太差,最終只能吃出官司。  (原標題:新聞聚合不能光盯著“拿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n35jnrhl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