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筆者跟隨黟縣民生辦工作人員深入西遞鎮、漁亭鎮、洪星鄉部分村莊回訪民生工程惠民情況,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動靜相宜的鄉村美景圖:寬闊平整的村道,乾凈整潔的院落,雅俗共賞的文化牆……靚麗雅緻的農村新景象讓人流連忘返。
  2010年以來,該縣以環境整治為切入點,以基礎建設為突破口,在廣大農村全面實施了“農村清潔工程”,並根據農村清潔工程的統一模式,結合各鄉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探索運營模式。各鄉鎮也將村鎮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實行聯村幹部包村、村幹部包戶包片、環衛隊員包地段的環境整治承包責任制。全縣生產、生活垃圾基本實現了“戶集、村收、鄉鎮運、縣統一處理”的流程,由農戶收集,保潔員清運至垃圾池,鄉鎮轉運至中轉站,縣運送到垃圾處理場進行無害化處理的辦法,基本做到了細則明確、面面俱到。
  走訪西遞鎮時,筆者瞭解到,該鎮將農村清潔工程與美好鄉村建設融為一體,以行政村為管理單元,用市場經濟手段,按競標的方法,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在本行政村競選1—2人作為清潔工程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的工資報酬,經村民會議一事一議由受益農戶出資解決,村集體適當給予補助,財政補助資金主要用於設施維護和設備購置,目前運轉得比較順暢,效果也比較好。對這一管護模式,該縣民生辦也比較認可,目前已參照《黟縣城區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暫行辦法》,明確由縣城管執法局參與指導,在全縣範圍內推廣。對於“農村清潔工程”帶來的變化,各地村民都深有感觸。“現在好了,村裡建了垃圾池,還配了保潔員,農村垃圾有人管有人運,農民也像城裡人一樣享受到了保潔服務。”西遞鎮葉村的汪大爺笑著說,對於共同出資解決管理人員的工資,他也比較認可,認為建設美麗新家園,每個人都應該出資出力。
  今年開始,該縣又嘗試將農村清潔工程建後管護工作結合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項目來實施,按照2010年新安江流域農業人口總數為基數,每300人配備一名保潔員,每人每年補助6000元標準,新增了保潔員151人,對全縣新安江流域涉及鄉鎮實行全覆蓋保潔。(黃山日報)  (原標題:黟縣“清潔工程”扮靚農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n35jnrhl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